在光伏项目资源评估或电站运营阶段,solargis站点新建如何录入,solargis站点新建海拔与坐标应怎样确认直接关系到日照模拟、气象数据匹配和性能评估准确性。若站点地理位置录入不规范,可能导致选址评估偏差、气象历史数据错误调用,甚至影响后续建模的可信度。因此,必须在建站前完成标准化位置填写与参数确认流程。
一、solargis站点新建如何录入
在Solargis系统中添加新站点需依次完成项目创建、站点命名、位置输入与参数设定。以下是标准录入步骤:
1、登录Solargis用户平台
访问Solargis Web端入口或PVplanner等子系统,输入授权账户登录后台。
2、点击新建项目或新增站点
在主界面点击【Add project】或【Add site】,若已有项目组可直接在组内添加站点。
3、输入站点名称与说明
填写站点中文名、英文名或项目内部编号,建议统一命名规则如“2025_青海共和_储能地面站”,便于后续检索与项目比对。
4、输入经纬度坐标信息
在【Location】字段中,支持三种方式定位:
点击地图选址并自动填入坐标
输入格式为“纬度,经度”的数值,如“35.7568,100.4885”
直接在KML文件或Shapefile中导入已规划站点
5、确认时区与地理标识
系统通常会根据坐标自动生成UTC时区和国家行政信息,用户可手动修正以匹配实际所在地。
6、保存站点后关联数据请求
创建完成后可将该站点与数据产品(如Climate Data或Typical Meteorological Year)绑定,用于后续分析。
站点录入完成后可在控制台统一查看站点清单,支持导出列表和进行编辑修改。
二、solargis站点新建海拔与坐标应怎样确认
站点的经纬度与海拔不仅影响气象数据匹配,还影响模型参数如大气压力、空气密度和倾角校正等计算。以下为推荐的准确获取方式:
1、使用Google Earth精确拾取坐标
打开Google Earth Pro,定位目标区域,点击目标点后查看左下角坐标栏,记录显示的经度与纬度,同时右键点击地面查看海拔值。
2、使用Solargis地图内置拾取工具
在新建站点界面中点击【地图选点】按钮,将地图缩放至目标区域,点击目标位置后系统自动填入坐标与海拔值。若系统海拔为空,可点击刷新按钮尝试重新提取。
3、通过GPS采集设备获取现场坐标
前往站点现场,使用高精度手持GPS设备记录实际测点信息,建议采集10秒以上平均值,记录纬度、经度与海拔,并对接GIS系统或手动填写。
4、从规划图中提取设计坐标
若站点已完成前期布局设计,可由设计院提供坐标点位清单,直接录入至Solargis系统中。支持CSV、KML或GeoJSON等格式导入。
5、校对海拔信息来源一致性
如从第三方文档获取海拔数据,需确认数据源是否统一参考WGS84椭球面,否则可能因地形基准不一致而产生误差。
6、最终确认后记录标准格式
建议将最终确认的坐标信息以“纬度N+经度E+海拔米”的结构记录如“35.7568N,100.4885E,2815米”,同时备份至项目立项资料中。
确保坐标与海拔信息精准一致,有助于系统生成更加贴合实地情况的太阳辐射分布与长期气象数据曲线。
三、solargis站点录入与坐标海拔精度保障机制
为了防止站点位置错误导致建模误差,建议项目团队制定统一的数据校验流程与录入规范:
1、建立坐标录入审核流程
站点录入前应由设计负责人或数据工程师进行双重校验,包括地图定位截图、GPS采样记录、设计文件导出比对,三方数值误差不超过0.001度。
2、配置站点参数录入模板
将Solargis要求的站点字段封装为Excel模板或表单,统一格式录入项目编号、经纬度、项目容量、地形类别、接入路径等字段,便于平台批量录入与维护。
3、记录站点历史变更日志
若站点坐标发生移动,应记录变更前后数值与变动原因,写入“站点变更说明”文档,与原始气象数据形成映射关系。
4、建立预览验证机制
录入完成后可在Solargis系统中点击【查看资源数据曲线】,判断当前坐标生成的日照与气温曲线是否符合区域实际特征,若出现异常应重新检查坐标与海拔录入情况。
5、统一坐标基准格式
所有站点经纬度使用小数格式录入,采用WGS84基准,禁止混用度分秒格式,避免系统识别错误或脚本处理失败。
通过建立这些数据准确性保障机制,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坐标误录或海拔缺失对后期模拟分析带来的系统误差风险。
总结
solargis站点新建如何录入,solargis站点新建海拔与坐标应怎样确认的关键在于以标准化流程准确填写每一项地理参数,从地图选点到坐标确认,从GPS现场采样到系统平台复核,都需层层把关。站点信息一旦录入准确,不仅可提升日照模拟的可信度,也能为整个光伏建模与运行评估提供稳定基础。